首页 > 会计 > 问答 > 巴菲特为什么这么重仓股票,巴菲特为什么二季度大幅减持消费重仓股

巴菲特为什么这么重仓股票,巴菲特为什么二季度大幅减持消费重仓股

来源:整理 时间:2025-04-06 22:43:20 编辑:双城财经 手机版

1,巴菲特为什么二季度大幅减持消费重仓股

目前来说,巴菲特的投资已经主要交给其助手操盘,所以其投资风格已经与之前有所差异。目前,其对于美国经济的预期是看好的,所以增加了一些航空股。
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

巴菲特为什么二季度大幅减持消费重仓股

2,巴菲特的长期持有几只股票

呵呵,我也很希望有他的买入情况。 说实话,这种东西我们一般人是不会有的,他的公司伯克希尔·哈撒韦是专门的投资公司,所以这东西基本上属于人家的商业机密了。 不过从一些新闻中,我知道一些他买的股票,他没买过A股,也就是咱们大陆沪深两市的股票。他买过港股“比亚迪”,现在还持有一部分“中国石油”(不知道持有的是港股还是美股)。
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于2015年8月14日(上周五晚)公布了二季度持仓,季度末共持股1071.8亿美元,与一季度末的1071.3亿美元几乎未变,标准普尔500指数二季度累计下跌0.2%。 巴菲特重仓的蓝筹股在二季度几乎一股未减,看来巴老仍在坚持长线持股策略。 根据13f文件,巴菲特二季度末持有4.703亿股富国银行,4亿股可口可乐,7960万股ibm以及6040万股沃尔玛(72.38, 0.27, 0.37%)股票。

巴菲特的长期持有几只股票

3,公务员如何理财

您好,中公教育为您服务。 理财只是对你自己的钱做一个分配,针对不同人,不同的情况,所以做的选择分配不一样罢了。股票,基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,具体的要看你自己的情况而定啦。 追问: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是不能经商的,所以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律允许可以做的,话说光靠工资真的不多 回答: 我知道公务员不能经商,但却不知道公务员有什么具体的规定。(这方面都同龄朋友不多,有也都是长辈级的,不是很了解,也不太关心这个)。如有疑问,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。
存点活钱在银行首先是生活费,其次买点保险规避一下人身风险,你肯定说你有社保但是社保要是出意外的话下班的时间是不保的,你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来一个结合,最后剩下的钱就投资吧,像你之前一样投资股票,投资点外汇啥的,空闲的时候就炒一点,像我我就是空闲的时候炒点外汇啥的,这样就合理安排了是刘彦斌的那一套合理理财
从理财的角度看:公务员收入稳定、保障全面,但也正因如此,针对公务员群体的理财方式往往会走两个极端:一种是极其保守,坚持“零风险”观念,只把资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,对基金、股票敬而远之;另一种是因为没有后顾之忧,走高风险、高回报路线,将家庭资产绝大部分置于股市之中。一个终极目标:幸福理财、投资、钱生钱的目的是什么?收益最大化吗?我们都知道,钱只是满足需求的工具和手段,理财的最终目的并不是“用钱生更多的钱”,而是“用钱生合适多的钱,来追求我们的幸福”。既然“幸福”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,为了达到这个目标,就要对“幸福”的标准从时间、金额上做具体的量化,确保在需要时手头正好有充裕的资金。比如三年后改善住房条件,十年后送孩子出国,十五年后为孩子购置婚房,退休后安排长途旅游等等。理财目标细化之后你会发现,生活的压力并非想象中那么大,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不确定结果的恐惧。通过理财有效预见并规划收入与支出、提升生活水平,才不会让财务问题阻碍你过上更高层次的生活,也不必承担没必要的风险。两个问题:知己,知彼理财不是拍脑袋的事,在做理财之前,请大家问自己两个问题:1.我对自己家庭的财务状况是否充分了解?兵法曰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”理财,很大程度上是在具体理财目标的前提下,实施的“家庭具体情况”和“各种理财产品”之间的匹配。这种匹配,需要对自己家庭的生命周期、职业特征、收支特征、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习惯等有所了解,同时对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有基本了解,合理选择投资工具,科学搭配组合,以求得投资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结合。实际上,不少家庭并没有做到“知己知彼”,就“随大流”购买各种理财产品。最后带来的往往是“ 不匹配”,而这种“不匹配”容易导致对收益的贪婪、对风险的恐惧。2.我对产品了解吗?这点更容易理解,即是“知己知彼”中的“彼”,很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。我所接触到的投资者更多的是跟风买产品,这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投资损失。大部分客户很难做到对市场上所有理财产品的风险、收益情况都了如指掌,不必担心,您需要的只是专业理财师的协助。三种习惯:分散风险、熟悉领域、长期投资有了目标、也做到知己知彼了,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:要把理财当成一种习惯。习惯一: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国际公认的“股神”巴菲特,有信心重仓持有少量股票。而我们普通投资者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,很难对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,听从理财专家的意见,“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”才是分散投资风险的明智之举。习惯二:做熟悉的行业。巴菲特有一个习惯,他永远只买一些传统行业、其所了解的股票,而不去碰那些陌生的高科技股。2000 年初,网络股高潮的时候,巴菲特却没有购买。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,但是现在回头一看,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,巴菲特反倒成为最大的赢家。所以自己在没有把握前,把钱放在熟悉的领域中倒比盲目投资安全些。习惯三:坚持长期投资。在一次投资理财交流会上,我曾问过这样的问题:一张白纸来回对折 50次会有多高?有人说10层楼高,有人说1000 米,大家都觉得很夸张,但正确的答案却比这更不可思议:地球到月球的距离。这其实就是持续投资、享受复利魔力的典型例子。投资理财并非富人的专利,而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。不要忽视小钱的力量,微不足道的积累亦有“聚沙成塔”的功效,运用得当就是一个“翻身”的契机!就像零碎的时间一样,懂得充分运用,时间一长,其效果就自然惊人。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对理财有一个清醒而又正确的认识,树立一个坚强的信念和坚持的习惯。顶一下

公务员如何理财

4,公务员应如何理财

从理财的角度看:公务员收入稳定、保障全面,但也正因如此,针对公务员群体的理财方式往往会走两个极端:一种是极其保守,坚持“零风险”观念,只把资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,对基金、股票敬而远之;另一种是因为没有后顾之忧,走高风险、高回报路线,将家庭资产绝大部分置于股市之中。一个终极目标:幸福理财、投资、钱生钱的目的是什么?收益最大化吗?我们都知道,钱只是满足需求的工具和手段,理财的最终目的并不是“用钱生更多的钱”,而是“用钱生合适多的钱,来追求我们的幸福”。既然“幸福”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,为了达到这个目标,就要对“幸福”的标准从时间、金额上做具体的量化,确保在需要时手头正好有充裕的资金。比如三年后改善住房条件,十年后送孩子出国,十五年后为孩子购置婚房,退休后安排长途旅游等等。理财目标细化之后你会发现,生活的压力并非想象中那么大,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不确定结果的恐惧。通过理财有效预见并规划收入与支出、提升生活水平,才不会让财务问题阻碍你过上更高层次的生活,也不必承担没必要的风险。两个问题:知己,知彼理财不是拍脑袋的事,在做理财之前,请大家问自己两个问题:1.我对自己家庭的财务状况是否充分了解?兵法曰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”理财,很大程度上是在具体理财目标的前提下,实施的“家庭具体情况”和“各种理财产品”之间的匹配。这种匹配,需要对自己家庭的生命周期、职业特征、收支特征、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习惯等有所了解,同时对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有基本了解,合理选择投资工具,科学搭配组合,以求得投资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结合。实际上,不少家庭并没有做到“知己知彼”,就“随大流”购买各种理财产品。最后带来的往往是“ 不匹配”,而这种“不匹配”容易导致对收益的贪婪、对风险的恐惧。2.我对产品了解吗?这点更容易理解,即是“知己知彼”中的“彼”,很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。我所接触到的投资者更多的是跟风买产品,这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投资损失。大部分客户很难做到对市场上所有理财产品的风险、收益情况都了如指掌,不必担心,您需要的只是专业理财师的协助。三种习惯:分散风险、熟悉领域、长期投资有了目标、也做到知己知彼了,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:要把理财当成一种习惯。习惯一: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国际公认的“股神”巴菲特,有信心重仓持有少量股票。而我们普通投资者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,很难对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,听从理财专家的意见,“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”才是分散投资风险的明智之举。习惯二:做熟悉的行业。巴菲特有一个习惯,他永远只买一些传统行业、其所了解的股票,而不去碰那些陌生的高科技股。2000 年初,网络股高潮的时候,巴菲特却没有购买。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,但是现在回头一看,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,巴菲特反倒成为最大的赢家。所以自己在没有把握前,把钱放在熟悉的领域中倒比盲目投资安全些。习惯三:坚持长期投资。在一次投资理财交流会上,我曾问过这样的问题:一张白纸来回对折 50次会有多高?有人说10层楼高,有人说1000 米,大家都觉得很夸张,但正确的答案却比这更不可思议:地球到月球的距离。这其实就是持续投资、享受复利魔力的典型例子。投资理财并非富人的专利,而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。不要忽视小钱的力量,微不足道的积累亦有“聚沙成塔”的功效,运用得当就是一个“翻身”的契机!就像零碎的时间一样,懂得充分运用,时间一长,其效果就自然惊人。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对理财有一个清醒而又正确的认识,树立一个坚强的信念和坚持的习惯。顶一下
10万的活期太浪费了,不知道你的基金收益如何?如何理财一直是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话题。等我一个字一个字的敲给你。以下文字绝非复制。理财是一门严谨的学科,犹如中医一般,需要望闻问切才能提供最佳理财方案,在理财咨询中,您需要提供收入,支出,资产(车子 房子 股票 基金 保险等),负债以及理财目标等,专业的理财规划师才会给你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。在线理财师:188895567一般而言,首先,最基础的理财方式是首先要学会记账,通过记账来发现自己的收入与支出的合理及不合理的项目,进而可以开源节流。其次是保险的保障,保险在理财中的作用的非常大的,哪怕你赚了50万,100万,如果没有保险的保障,也有可能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。所以,拥有一定的保障是必须的,建议先从保障型保险开始,比如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。再次,现金流的准备,根据专家的建议以及光禹理财公司的客户群来发现,一般需要储蓄3-6个月的生活总开支来应付比如突如其来的意外,疾病,或者暂时性的失业而导致没有收入来源。比如我的月消费是3000,那我应该留多少备用现金?一般来说3000x3=9000元,3000x6=18000元,则建议保留1万5左右的活期存款。关于定存 国债和黄金。定期存款的收益真的很低,放在银行里一天就贬值一天。债券的收益率其实并不高,属于保值类的工具,有一些就好。而黄金,除非你是专业的炒家或者是有百万以上资产,否则不建议资产低的人去持有黄金来保值。关于基金定投,是要高风险高收益还是稳健保本有收益。前一种买股票型基金,后一种买债券型或货币型基金。确定了基金种类后,选择基金可以根据基金业绩、基金经理、基金规模、基金投资方向偏好、基金收费标准等来选择。基金业绩网上都有排名。稳健一点的股票型基金可以选择指数型或者etf. 定投最好选择后端付费,同样标的的指数基金就要选择管理费、托管费低的。恕不做具体推荐,鞋好不好穿只有脚知道。一般而言,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方式有两种,单笔投资和定期定额。所谓基金“定额定投”指的是投资者在每月固定的时间(如每月10日)以固定的金额(如1000元)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,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。 由于基金“定额定投”起点低、方式简单,所以它也被称为“小额投资计划”或“懒人理财”。 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具有类似长期储蓄的特点,能积少成多,平摊投资成本,降低整体风险。它有自动逢低加码,逢高减码的功能,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总能获得一个比较低的平均成本, 因此定期定额投资可抹平基金净值的高峰和低谷,消除市场的波动性。只要选择的基金有整体增长,投资人就会获得一个相对平均的收益,不必再为入市的择时问题而苦恼。关于股票。股票是可以获得高收益的,也是收益性产品中不可缺少的理财工具之一。但是,一般而言,在股市里能够赚到钱的只有四种人,1 机构投资者,2 职业操盘手,3 多年的资深股民,4 学会借助别人力量的人。此外,如果能够赚钱,仅仅是因为运气,如果前边的三种赚钱的人你做不到,不妨做第四种,学会借助别人力量的人。借助光禹理财优秀的操盘手的力量,更轻松的从股市中赚到钱。

5,看巴菲特怎样应付股灾

巴菲特经历过多次股灾的,我把他应对股灾的经验,归纳为股灾三要:  一是灾中要冷静:  惊慌容易失措  在股灾之中,巴菲特是如何应对的呢?  1987年的股灾之前,美国股市连续上涨5年,是一场空前的大牛市。1984年到1986年,美国股市持续大涨,累计涨幅2.46倍,道琼斯指数从不到1000点上涨到是让人吃惊的2258点。  但就在人们陶醉在股市连续5年持续上涨的喜悦之中时,一场股灾突然降临了。1987年10月19日,这是历史第一个黑色星期一,一天之内,道琼斯指数跌了508 点,跌幅高达22.6%。  股市暴跌,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也未能幸免。巴菲特个人99%的财富都是他控股的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。暴跌这一天之内巴菲特财富就损失了3.42亿美元。在短短一周之内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就暴跌了25%,那么,身处股市暴雪中的巴菲特如何反应呢?  在暴跌那一刻,可能巴菲特是整个美国唯一一个没有时时关注正在崩溃的股市的人。他的办公室里根本没有电脑,也没有股市行情机,他根本不看股市行情。整整一天,他和往常一样安安静静呆在办公室里,打电话,看报纸,看上市公司的年报。  过了两天,有位记者问巴菲特:这次股灾崩盘,意味着什么?  巴菲特的回答只有一句话:也许意味着股市过去涨的太高了。  巴菲特没有恐慌地四处打听消息,也没有恐慌地抛售股票,面对大跌,面对自己的财富大幅缩水,面对他持有的重仓股大幅暴跌,他非常平静。  原因很简单:他坚信他持有的这些上市公司具有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,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,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,他坚信股灾和天灾一样,只是一时的,最终股灾会过去,股市会恢复正常,他持股的公司股价最终会反映其内在价值。  二是灾前要谨慎:  一次大意可能让你一生后悔  但对于每个人来说,天灾是相同的,但天灾引发的损失是不同的。那些事先有了妥善防范的人,受的损失相对而言小得多,而且恢复正常也快得多。  那么巴菲特在股灾之前是如何应对的呢?  巴菲特碰到的另一次股灾是1999年。结果股灾来了。2000、2001、2003三年美国股市大跌9.1%、11.9%、22.1%,累计跌幅超过一半。这三年股灾期间巴菲特的业绩上涨10%以上,以60%的优势大幅度战胜市场。  为什么?因为巴菲特早已经做好了应对股灾的准备。  从1995年到1999年美国股市累计上涨超过2.5倍,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。最重要的推动力是网络和高科技股票的猛涨。而巴菲特却拒绝投资高科技股票,继续坚决持有可口可乐、美国运通、吉列等传统行业公司股票,结果1999年,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1%,而巴菲特的业绩却只有0.5%,不但输给了市场,而且输得非常惨,相差20%以上,这是巴菲特输给市场业绩最差的一年。  在1999年度大会上,股东们纷纷指责巴菲特,几乎所有的报刊传媒都说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过时了,但巴菲特仍然根本不为所动。  正是这种坚定的长期价值投资策略,让巴菲特安然度过股灾。  巴菲特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,他轻易不买股票,只在他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,才会重仓出手。巴菲特说:“我把确定性看得非常重。承受重大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你事先没有考虑好确定性。”  巴菲特追求的确定性并不是来自于股市的波动和股价的涨跌:“我从不试图通过股市赚钱。我们购买股票是在假设它们次日关闭股市,或者在5年内不重开股市的基础上”。  巴菲特追求的确定性一是来自于公司内在价值的持续增长。  巴菲特坚信价值最终会决定价格:“市场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忽视公司的成功,但最终一定会用股价加以肯定。正如格雷厄姆所说:短期内市场是一台投票机;但在长期内它是一台称重机。”  巴菲特追求的盈利确定性二是来自于安全边际,也就是买入价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。巴菲特坚信,安全边际是投资成功的基石,只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才能提供足够的投资安全保障:“铺设桥梁时,你坚持可承受载重量为3万磅,但你只准许载重1万磅的卡车通过。相同的原则也适用于投资领域”。  为什么很多人经历1999年这次网络股泡沫股灾就亏得很惨甚至亏个净光?  因为他们买股票时,根本不谨慎,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家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多少,根本不知道安全边际有多大,根本没有什么投资盈利的确定性,他们买入的理由,往往简单的只有一个:这只股票在涨,看起来以后还会涨。  他们涨了就买,买了就涨,陶醉在快速赚钱的喜悦中,却没想到,一场股灾就在等待着和他们算总账。别看现在涨的荒,小心以后算总账。  为什么经历多次重大股灾巴菲特依然毫发无损?因为他非常谨慎,因为他从不打无把握之仗。  巴菲特始终牢记他老师格雷厄姆传授的两个基本原则:第一,永远不要亏损,第二,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。  第三是灾后要耐心:  要等待真正的投资良机  天灾之时,物价上涨,会有不少人想发一笔灾难财。股灾之时,股价暴跌,很多人急于抄底,也想发一笔灾难财。  尤其是这两年,中国股市每一次大跌后,不久就会大反弹,不但收复失地,还会涨的更高,有人还总结出了一条原则:大涨大卖,大跌大买。  如果真是这么简单的话,那么世界上到处都是百万富翁了。  巴菲特有一只股票华盛顿邮报,他持有了34年,上涨了128倍,如果按照上面这个原则,大涨一倍两倍就卖了,怎么会赚到后来的一百多倍呢?  巴菲特见过不少曾经辉煌的公司股票,股价一落千丈,如果大跌大买,只会越跌,甚至跌到后来,公司退市,破产清算,让你赔个清光。要知道美国和中国不同,那些垃圾股可不会出面挽救重组的。  急于抄底,很可能抄到手的是一只正在跌落的小刀,而且你抓到手的往往是刀刃,而很少是刀把。  回顾巴菲特在股灾中的表现,你会发现,巴菲特根本不会急于抄底。相反他会非常耐心地等待等待再等待。  巴菲特在1969年美国股市大牛市来临之前,就退出股市,没想到1970年股市调整后又迅速反弹,1971年1972年股市继续大幅上涨,巴菲特不为所动,继续耐心等待。1973年,“漂亮50股”的股价大幅下跌,指数下跌近15%,市场摇摇欲坠。1974年10月初道·琼斯指数从1000点狂跌到580点,到年底美国股市大跌26%以上,大盘两年下跌40%,很多上市公司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票市值跌了一半。美国几乎每只股票的市盈率都是个位数,这在华尔街非常少见,没有人想再继续持有股票,每个人都在抛售股票。巴菲特在股灾中一直等待了两年,等到市场极度悲观,等到股市跌到所有人都恐惧时,他才重新回到市场,开始贪婪地低价买入,大赚一笔。  在2000年网络科技股泡沫破裂后,巴菲特一直忍了5年才重新大笔进入股市,巴菲特从来不会急于抢反弹,他要的不是短线投机的小利,而是长期价值投资的大利,因此他会耐心等待股市一跌再跌:“只有资本市场极度低迷,整个企业界普遍感到悲观之时,获取非常丰厚回报的投资良机才会出现”。
买入低价古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。
文章TAG:巴菲特为什么什么这么巴菲特为什么这么重仓股票

最近更新

相关文章